岳口武术历史悠久,历朝历代武科举人、秀才频出,各门各派的高人在此留痕。至今仍保存下来的许多先辈高人使用过的武当石、石担、石锁等练功
之物是岳口武术宝贵的历史见证物。
清末民初,我中华积贫积弱,有识之士奋起救国。以蔡潮初(1877-1937清朝拔贡、东厢三大名儒医之一)、蔡竹禅(1898-1966民国时漳州商会会
长、建国后任至龙溪专署副专员)父子为首的漳州东厢东岳街(行政区域含岳顶、巷尾、岳下、后郊、东廓宫、马公庙、官园巷口、官园等城乡结合
处)乡绅先后倡建“岱东两等小学堂”(即后来的“岳口小学”,建于清末,地址“大岳”,倡导者蔡潮初)和“岱东国术馆”(建于民初,地址“
一真寺”,倡导者蔡竹禅)于岳顶东岳行宫内,旨在“文以兴邦、武以定国”。
“岱东国术馆”即“岳口武馆”的前身,最初延请北桥捷元堂著名拳师张杨华(1871-1944人称“掌师”)为主教,教习战派白鹤拳械。首任中军(
即现今所谓的“馆长”)为岳口名医严春玉(1887-1977外科名中医、片仔癀传人之一)。
龙溪国术馆(地址在中山公园)成立后,“掌师”被众推为馆长,致力于龙溪国术馆教学,桃李芬芳。1932年十九路军进漳,其军队武馆也设中山公
园内,其教官白鹤派拳师张昌辉(广东人,后居官园)与“掌师”相善,助“掌师”在龙溪国术馆增教弄狮技艺,并助“掌师”在岱东国术馆教习“
七步连枝”拳及诸器械。
1933年十九路军败出漳州,因恐其遗留十九路军国术馆中之兵器落入歹人之手,时任“岱东国术馆”中军的郑振坤率馆众进城,将诸兵器尽取回“岱
东国术馆”保存。
1934年全省国术擂台召开,“岱东国术馆”中军郑振坤随“掌师”赴省城福州为同门张日章(“掌师”高足,后率闽南抗日大刀队奔赴前线,为国捐
躯)助阵。张日章不负众望,在此界擂台的128位选手中脱颖而出,一举夺魁。
因“掌师”兼顾各馆,应接不暇。故蔡竹禅先生在征得“掌师”同意后,又延请浒茂洲著名拳师习艺堂康光辉(1889-1973人称“辉师”)来为“岱
东国术馆”主教,教习太祖拳法和狮阵技艺,使得馆中拳艺更加丰富,形成了延续至今天的岳口武术风格。岳口曾木(人称“黑木师”)为“辉师”
所器重,成为其首徒。
解放后,行政区重新划分。东岳街的居民区被分成岳口街(含岳顶、岳下)和东园街(含东廓宫、官园巷口)两个居委会,而东岳街的农村(巷尾、
后郊、马公庙、官园等)则与其他东厢城郊的农村合并为“群勇村”。故将“岱东国术馆”更名为“岳口武馆”(服务于岳顶、岳下、巷尾、后郊四
地乡亲),岳口武风延续至今。不忘历代师恩,岳口武馆标志着太祖、白鹤的黑白双旗依旧高高飘扬!